甲醛作为一种机体代谢产物存在于许多动物和植物中,包括水果、蔬菜、禽畜肉、鱼、甲壳类等。人摄入少量的甲醛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但大量摄入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眼睛、胃肠道,使人出现头晕、头疼、视线模糊、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或是胃肠道有烧灼感、呕吐等。那么,甲醛对食品危害是什么?
食品中甲醛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动植物“内源”产生、人为添加、加工过程引入或污染。
1、动植物“内源”甲醛
甲醛是许多食物中一种正常代谢成分,包括水果、蔬菜、畜禽肉、鱼、甲壳类等。但大多数食物中甲醛含量较低,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2、加工过程引入或污染的甲醛
甲醛是化工材料,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制作。但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甲醛单体及各种甲醛低聚物可能残留在食品接触产品中,随着产品与食品接触,可进一步迁移到食品中。环境中甲醛污染也可造成食品中甲醛的残留。如环境中甲醛水溶液用于设施、工具消毒,环境消毒剂或立体空间熏蒸消毒剂,可造成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污染食品。
3、人为添加的甲醛
食物中添加甲醛,常为了漂白、蛋白质凝固、及保鲜防腐上的作用。我国规定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和使用甲醛,而部分生产企业和商贩为牟取暴利仍把甲醛或甲醛次硫酸氢钠非法添加到食品中。如面粉、水产品等。在水产品中加入甲醛,可以延长保质期,增加持水性;在面粉、米粉等食品中加入甲醛或甲醛次硫酸氢钠,起到增白效果。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甲醛对食品危害是什么,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趋严重,人们对食品越来越没有信心,因此必须对食品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换句话说,按现在的规定,不管是什么理由,在食物中都是不能认为的添加甲醛的。在大白菜上喷甲醛,当然也不符合这一规定。因此,用甲醛作保鲜剂,不管实际危害有多大,都是不能容忍的,必须严肃处理。